867548932 发表于 2009-12-11 12:52:15

农场游戏,何罪之有?

开通了农场游戏后,我像许多人一样无聊时就在那几块小小的虚拟土地上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杀虫、收获、存储、卖出,接着又买进种子继续耕种,有时候也跑去别人农场里“偷”一把,心里觉得很有趣。不料后来却屡见一些文章对这款游戏发出各样批评,或指现代人的无聊,或责此游戏助长了“偷”文化,于是不禁心里一紧:莫非我也无聊透顶并且道德败坏了吗?这还了得,还是赶紧放下游戏当个好人吧!不过我心里又有些困惑,总觉得事情没有道德君子们所想的那样严重,细细一想,终于也忍不住提笔说几句。
    若说现代人的空虚无聊,那的确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见无数被物质主义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日复一日地坐在僵硬的水泥建筑内,做着数字般枯燥乏味的工作,心灵因为远离了自然而感到窒息压抑,他们唯一能在工作中接触自然的或许就是望望窗外的天空和云彩,或在夜晚抬头看一眼已被城市灯光污染得模糊不清的星空。不过许多人是连这个也无法做到的,或者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心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从电脑上寻找娱乐。这时,突然一款农场游戏在网络上冒出,那上面映着简单纯朴的自然画面,于是乎人们童心大起,纷纷加入到游戏行列中,种菜偷菜,不亦乐乎!从中我们可以猜测,或许每个现代人的心底都有着自己的一幅田园画面,他们的心灵渴望解放,渴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只是由于现实中种种力量的逼迫而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去追求那纯朴的梦想,于是他们从这样一款简单的小游戏中获得些许安慰。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很早就幻想过有一款田园生活的游戏,当然我想像的比目前这款要复杂庞大得多,那里面有一大片广阔的土地,还有山林、小河、湖泊等,我可以在里面砍伐木头建造小屋,然后在房屋周边种上各种美丽的花卉,在田地里种上各类农作物——其实就等于在网络上模拟一种更丰富的田园生活。而这游戏除了富有想象力和田园乐趣外,同样富有知识性,光是认识那众多的花卉和农作物以及小动物就已是一项重大收获了,更何况还要掌握动植物们的成长和生活习性。不过,这样的游戏大概不符合商业者的经济头脑,况且若非像迪斯尼公司制作动画片般汇聚多方面的艺术和知识型人才,大概是很难做出的吧。
    虽然我想象中的游戏难得会真的有,但目前这款农场游戏却像一个雏形,然而却遭来诸多非议,其原因为何?说来可笑,却不过在一“偷”字上面。可是那真的是偷吗?玩游戏的人都知道那不过只是游戏,即便你再怎么偷来偷去也不可能给对方造成真正的损失,所以也就彼此笑呵呵地偷来偷去。其实如果不说“偷”,而只说“摘”或者“品尝”,大概就没这种非议了。不过“偷”字更具有心理刺激性,因而也加强了趣味性。但这却引起了道德君子们的反感和恐慌,认为既然叫作偷就一定是道德败坏,就一定要加以笔伐,否则怕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会变成“小偷国”了,他们这样自然是出于好意,或者还是爱国,但不看问题实质而光对字词敏感,并加以道德上的讨伐,实在有些小题大作了。其实早就有些网友说道:“我们在网上玩搏斗和打仗游戏,难道在现实中就真的打架杀人了吗?”这已是极有力的反驳,除极少数走火入魔者外,大多数人是完全分得清现实与游戏的区别的,就不知道那些批评者是把自己想得太高深了呢,还是把别的所有人都想得太低能。
    不过这游戏的风行除我所说的在深层次上人们心灵的渴望反朴归真外,的确还有其它一些重要原因——但都与这款游戏本身无关——那便是部分人和媒体的炒作,人们的猎奇、赶时髦和从众心理,这些心理使得人们不断寻找新鲜,哪怕一句屁话也会在网上风靡上一段时日,而一些别有用心者就在不停地寻找、制造和炒作着这些鸡毛蒜皮,给无聊的人们增加扯淡的谈资。一件小事,如果别有用心的几个人装着十分认真的态度对待它,无聊的人们就一定会被吸引过去,就像几个人在地上吐口痰蹲下来认真地看,并且道“有趣!有趣!”紧接着就会吸引一大群无聊的看客,他们虽然并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有趣的,但习惯心理使他们觉得一定有趣,而且也应该跟着一起叫“有趣!有趣!”——是啊,他们都觉得有趣了,我并非低能,怎么能不觉得有趣呢?
    但我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道德敏感的人士,所以说到“偷”,我却还有话要讲,在此也不怕给这些人提供嘲讽批评的材料。因为一提到“偷菜”,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别人地里偷地瓜的情景。是的,那时地瓜才刚刚开始成长,还没完全成熟,可是嘴馋的我们却已经等不住了,于是在夜里跑到人家的菜地里,用木片,或者直接就用手将土刨开,从地里扯出两三个细嫩的地瓜来,然后将土重新埋上,迅速跑到小河边,就着河水洗净,在月光下咂巴咂吧地嚼起来。这情景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样生动有趣,至今想起,我的舌间仿佛还存有那清甜的余香。我想,比起游戏中的“偷”,我这罪行实在严重多了。因为游戏中还只是虚似的假偷,而我这却是地地道道的真偷了。只是奇怪的是,这样的偷除了给我一些好回忆之外,却并没使我感到有什么道德负担,长大后的我也并没因此而变成小偷。我想,这便是童年,孩子有孩子的率真与活泼,无知自有无知的乐趣,若一定要加以道德上的管教与束缚,孩子是很难感受到快乐的。
    不过我的话仍然可能引起某些人的误解,以为我在倡导真偷,更加卑劣!我只好请出前辈大师们来帮忙说句公道话,以证明我的所为还够不上卑劣之称。不知读者朋友有没有读过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这真算得上是一部优美的童年诗篇,作者用最自然的笔调描画了他的童年,那里面就有他小时候偷果子吃的描写,我且引用几句:“机会不好不曾碰到这么一个慷慨的亲戚,我们也依然不会瘪了肚皮回家。沿路有无数人家的桃树李树,果实全把树枝压得弯弯的,等待我们去为它们减除一分担负。还有多少黄泥田里,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没有我们去吃它赞美它,便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除此以外……”瞧,多么生动的文笔,多么有趣的画面!这就是大师级作品!然而我们的大师童年时也依然会偷东西呢!也许《从文自传》多数人不熟悉,那我接着请出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读者可还记得先生的《社戏》?那虽是小说,却反映了作者的童真童趣思想。我们看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我”跟小伙伴们坐船去看社戏,回来后肚子饿了便到菜地里偷罗汉豆煮着吃,第二天六一公公又送了豆给“我”吃,但我却觉得没有昨夜的豆好吃,“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很好奇先生当年发表这文章后,是否也有一些道德君子们摇晃着脑袋正儿八经地说道:“鲁迅可恶!他竟说送来的豆不好吃,而偷来的豆却好吃,这分明是在倡导‘偷’文化,实在要不得,否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现代一些拿笔的人——我不想称他们为作家,最多称之为“坐家”——他们不把精力用在揭露现实黑暗和针砭时弊上面,却喜欢对着一些鸡毛蒜皮小题大作地发着道德高论,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然而我却也一样为此而费了这许多笔墨,实在也应该归入小题大作者之列,只是我担心还有人要误解,不得不再一次声明:我不是在倡导“偷”文化,只不过想建议某些人脱下道德眼镜,学着用自然之眼观物罢了

浪漫灬青云 发表于 2009-12-11 13:05:14

$57$偷自己的才,让别人说去呗

哈哈儿 发表于 2009-12-11 15:43:12

朕赐你无罪,免礼

dt_pbxy 发表于 2009-12-12 01:06:38

来吧孩子,有罪也没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场游戏,何罪之有?